打破“四升一降”格局 五上市险企前7月保费齐增长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
截至8月16日,四升一降A股五大上市险企、打破、格局、上市、险企前7月保费收入已悉数出炉,前月齐增合计揽收保费1.75万亿元,保费同比增长4.29%。四升一降在保费增速方面,打破五大上市险企打破前几个月“四升一降”格局,格局全部实现正增长。上市
人身险公司方面,险企增额终身寿险保费收入增速较快,前月齐增带动寿险业务回暖。保费但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四升一降这意味着寿险业转型有所放缓,一定程度是“以量补质”,有点走老路。财险公司方面,“老三家”前7月保费仍呈稳健发展态势,保费基本实现两位数正增长。
增额终身寿险推动新单增长
具体来看,今年前7个月,中国平安取得保费收入4862亿元,同比增长1.8%;中国人保取得保费收入4160亿元,同比增长10.8%;中国太保取得保费收入2646亿元,同比增长8%;新华保费取得保费收入1122亿元,同比增长2.1%;中国人寿取得保费收入4696亿元,同比增长0.2%。这是中国人寿年内逐月累计保费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打破了此前五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四升一降”的格局,全部实现正增长。
分业务来看,上市险企寿险业务表现仍旧分化。其中,人保寿险今年前7月增速抢眼,保费收入759.51亿元,同比增幅达11.36%;太保寿险紧随其后,保费收入1595.95亿元,同比增约5.51%;新华保险保费收入1122亿元,增幅为2.1%;中国人寿保费收入4696亿元,同比微增0.15%;平安寿险保费收入为2939.62亿元,同比收缩2.5%。
从7月单月数据来看,中国人寿保费增速惊人,保费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13.7%。而此前的5月和6月,中国人寿保费同比分别增长6.9%、7.7%,环比来看,增速也大幅提高。“主要得益于其扩大新人招聘、加强队伍质态管理、修订基本法鼓励绩优、优化结构设计提升产能及推出顺应客户储蓄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分析师胡翔分析道。
太保寿险和新华保险7月单月保费增速分别为6.6%、3.1%。对此,非银分析师赵然指出,当前市场偏好保本储蓄类产品,预计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当期新单保费增速亮眼主要与持续加大增额终身寿、年金等储蓄类产品投放有关;太保近期升级了长相伴-增额终身寿,预计对新单规模提振幅度较大。
平安寿险和人保寿险7月单月保费则有所收缩,增速分别为-4.3%、-3.9%。证券分析师刘欣琦认为,两家公司预计分别受制于银保新单和个险新单的压力。
“上半年寿险业录得正增长主要得益于银保渠道业务和终身增额寿险的增长,但是这意味着寿险业转型有所放缓,一定程度是‘以量补质’,有点走老路。”李文中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终身增额寿险持续增长难度大,因为上半年的快速增长有资本市场不好的背景下,在销售人员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很多人将其当作理财产品购买。随着监管加强,难以持续。
刘欣琦亦认为,增额终身寿险带来的新单增长难以弥补重疾险下滑的价值压力,预计对新业务价值提振影响有限。“当前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仍为寿险新单增长的主要来源,但受制于竞品金融产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保险储蓄险的需求、保险公司费用投入的可持续性有限,以及下半年大部分代理人通过蓄客、养客等模式储备年末开门红,预计财富管理类产品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较弱。”
展望今年下半年寿险业务发展,李文中表示谨慎看多,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寿险业转型没有完成,个人代理人流失在继续,个险新单业务在下降中。疫情和国际形势对经济的影响难以完全扭转,寿险需求也会受影响,监管部门对终身增额寿险市场加强监管,持续高增长难度大。”
明星基金经理加仓保险股
财险公司方面,今年前7月“老三家”保费继续增长,其中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3078.49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0%,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708.12亿元,同比增长11%;太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050.27亿元,同比增长12%。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车险保费恢复增长是财险公司保费增长的重要原因,前7月人保财险车险保费增速达6.9%,单月车险保费同比增幅为8.4%。“财险保费增速持续回暖主要得益于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社交距离限制有序放开,各类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渐次落地,新车销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胡翔说道。
非银分析师郑积沙团队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大力实施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新能源车下乡等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使得7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20%、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17%,从而推动新车保费延续稳健增长态势。该团队预计,后续随着汽车产业链的继续复苏、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有望带动汽车销售不断增长,进而推动车险保费和市占率的稳步提升。
李文中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财险市场上半年较快增长与非车险业务发展较快也有关系,并且下半年继续增长的可能性大,一方面是在鼓励消费政策和支持政策性保险业务发展的推动下非车险会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汽车消费应该能继续发展。
的确,以人保财险为例,7月单月,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同比增长15.2%,其中农险增速最快,为23.9%;其次为企财险,增速为10.1%。“农险增速提升有助于提升ROE。中长期视角,农险业务可以实现承保盈利。”赵然分析指出,人保农险业务经营时间久、遍布全国的农险网点对农险查勘定损及风控起到正向影响;作为政府类业务,人保合作经验丰富、风险定价数据及能力、对优质农险业务的获取和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同时,相对于地方性的经营农险业务的公司而言,人保财险业务遍布全国,对区域性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散能力更强。
郑积沙团队预测认为,今年以来各公司持续加强对非车险业务结构的调整,通过各种降损增效措施不断优化非车险业务的盈利能力,预计全年非车险业务盈利能力有望超预期。
二级市场方面,五大上市险企7月以来股价一直处于下跌趋势中。不过,券商机构普遍认为保险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并且整体对行业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从业务层面来看,郑积沙团队表示,寿险业务继续承压但边际略有好转,后续随着市场情绪随经济复苏不断修复,叠加基数逐季走低,预计新单降幅将呈现边际收窄;财险业务景气度依旧向好,当前回调系市场回调、市场预期过于谨慎所致,后续随着汽车销量持续增长、自然灾害有望好于预期,财险业务将实现保费规模和盈利双升。
野村在7月2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保险股被低估,估值非常有吸引力。另认为6月保费的小幅改善是复苏的正面信号,鉴于中国保险行业的领先地位,继续看好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并认为中国平安在复苏下能有更好的发挥。
“从保险业的发展前景来看,当前保险股的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是长期投资都开始逐步建仓的机会。”李文中说道。
实际上,二季度已有基金经理开始加仓保险股。明星基金经理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动态策略二季报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之一的中国平安在二季度获进一步增持。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对中国平安的持股数量为887.43万股,为第六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4.01%。同时,中国太保在二季度新进为该基金的第十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2.97%。
(责任编辑:时尚)
-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莽九晨】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20日发表题为《朝鲜劳动党的庄严宣言》的评论文章,庆祝“火星-17”型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成功。朝鲜最高领导人、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18日偕女儿和 ...[详细]
-
参考消息网11月21日报道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18日报道,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说,美国贸易代表戴琪18日会见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讨论了贸易问题。报道称,这是她自2021年上任以来首次与中 ...[详细]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 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证券时报网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指出,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 ...[详细]
-
拜登在白宫主持孙女婚礼,网友拿特朗普女儿比较:“可怜的蒂芙尼”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美联社19日报道,当日美国总统拜登的孙女娜奥米结婚,而婚礼就选在美国总统府白宫的南草坪上,引发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在当天上午11时开始的婚礼上,28岁的娜奥米身着洁白的婚纱,走过铺 ...[详细]
-
e公司讯,11月22日,“2022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第二届国际区块链创新应用博览会超级对接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将出台首个专门聚焦元宇宙的行动方案——《成都市培育 ...[详细]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于11月21日至23日在金融街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演讲时表示,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近年来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易纲介绍,截至今年9月末,人民银 ...[详细]
-
超200亿“顶流”女基金经理袁芳离任 这些“实力战将”接过交接棒
来源 智通财经网 11月19日,工银瑞信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知名基金经理袁芳卸任其在管的工银文体产业股票等5只产品,卸任原因为工作调整。其中,工银圆丰三年混合、工银圆兴混合、工银文体产业股票将分 ...[详细]
-
SE《前线任务 1》重制版将登陆任天堂 Switch 平台,支持中文
IT之家 11 月 21 日消息,《前线任务》是 Squaresoft现 SQUARE ENIX)于 1995 年 2 月在 SFC 平台上推出的战略模拟游戏,以 2090 年的未来世界为背景,描写由 ...[详细]
-
2022年金融街论坛聚焦“新市民”:精准把握金融需求 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网财经11月22日讯记者 曾蔷)党的二十大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我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做好新市 ...[详细]
-
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1999)“买入”评级,综合考虑FY2023H1表现及H2展望,下调FY2023-25年EPS预测至0.62/0.72/0.85港元原0.66/0.78/0.91港元),目标价1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