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遭股东减持,券商股怎么了?
炒股就看,频遭权威,股东股专业,减持及时,券商全面,频遭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股东股
来源:证基风云
尽管券商机构唱好,减持认为券商股估值更具吸引力,券商以及政策利好营收。频遭但多家券商仍遭到大股东减持。股东股
6月22日,减持伴随着A股回调,券商券商概念下跌1.59%,频遭日成交额为319亿元。股东股
尽管券商机构唱好,减持认为券商股估值更具吸引力,以及政策利好营收。但是多家券商仍遭到大股东减持,减持原因包括出于经营发展需要、自身资金需求等。
券商板块还有哪些投资机会?行业马太效应凸显之下,中小券商机构要如何寻求“弯道超车”?
反弹不久熄火
4月27日以来,A股迎来反弹行情,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板块强势上涨。伴随着A股的上涨,券商股略微回暖,主要是在6月初迎来“姗姗来迟”的反弹行情,这与2020年疫情好转后的反弹行情有相似之处,但是显得反应慢、力度弱、时间短。
6月2日至6月15日券商概念“回暖”近16%,期间有个股在连续6个交易日里有5个涨停板;6月中旬“熄火”,6月16日至6月22日“回吐”近7%。
分析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券商急拉主要原因包括市场流动性充裕、经济复苏信心提振、估值吸引力。券商股与大盘息息相关,被视为“股市旗手”,大涨也会对大盘信心起到提振作用。
券商机构普遍认为,券商目前整体估值处于低位,且具备较高安全边际。此外,大盘行情回暖,利于券商自营投资收益。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仍在深化中,给券商投行等业务带来增量收入。
研报分析,近期券商板块加速上涨的原因在于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充裕流动性兑现,短期内资本市场深度改革红利继续释放。短期来看,券商板块受益于稳经济政策和助企纾困措施带来的流动性利好,同时外资开始对复工复产的重新定价,短期内板块估值在左侧布局时机徘徊,推荐关注市场历史复盘和可能的降准降息情况。
2022年非银金融行业中期策略报告表示,预计券商板块投资收益二季度将大幅回升,同时投资杠杆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券商指数安全边际仍较高,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再加上流动性宽松,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等政策利好持续推出,有助于催化估值回升。
非银金融团队建议增持机构业务产品化能力更强的头部券商,券商客户机构化趋势及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将持续推动其对券商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机构业务将成为券商增长的下一个新看点,券商股的α将来自产品化能力。
遭股东减持
尽管券商机构唱好,认为券商股估值更具吸引力,以及政策利好营收。但是多家券商仍遭到大股东减持,减持原因包括出于经营发展需要、自身资金需求等。
公告称,云投集团近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红塔证券3301.7万股,占总股本0.7%。本次减持期间是今年3月22日至6月21日,减持价格为9.4元/股,减持总额为3.1亿元。
减持前,云投集团持有红塔证券8.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8.03%,股份来源包括IPO前所有以及配股获配所有。本次减持后,最新持股比例为17.33%。
本次减持时间已过半,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根据此前减持计划,云投集团打算在3月22日至9月18日,减持不超过1.89亿股红塔证券股份,减持比例不超过4%。
记者统计获悉,减持期间红塔证券股价波动较大,多次大涨大跌,期间累计上涨超过7%,最高价为11.59元/股,最低价为7.71元/股,均价为9.63元/股。
无独有偶,近日也表示,安徽国控股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履行减持计划。6月16日,安徽国控股集团通过大宗交易减持5000万股华安证券股份,减持比例1.06%;6月8日至6月9日,皖能电力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约232万股华安证券股份,减持比例0.05%。
本次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根据此前减持计划公告,5月6日至11月6日期间,安徽国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数量不超过约1.79亿股,减持比例不超过3.8%。
记者统计获悉,6月16日,华安证券当天跌近4%报4.63元/股,盘中均价4.8元/股。6月8日华安证券收涨近1%报4.33元/股,盘中均价4.41元/股;6月9日收跌报4.32元/股,盘中均价4.45元/股。
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近日,中证协发布2021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2021年全行业实现营收4967.95亿元,实现净利润2218.77亿元。去年证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9.23%,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去年营收超过100亿元的共计13家,实现营收417亿元“遥遥领先”,国泰君安 、、、、中信建投、紧随其后,营收均超过200亿元;国泰君安等10家证券机构净利润超过100亿元,中信证券以231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一。
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给券商投行带来“增量蛋糕”,行业“抢食”竞争激烈,呈现马太效应。去年全年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99.52亿元,同比增长4.3%,占营收比例达14.1%。证券公司实现股票主承销佣金收入320.11亿元,债券主承销佣金收入233.85亿元。
“三中一华”稳占前列,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去年投行收入分别是69亿元、55亿元、46亿元、39亿元。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招商证券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民生证券、两家中小型券商挤进前十名单,去年投行收入分别是20亿元、18亿元。
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加速中,去年证券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529.62亿元,同比增长19.6%。证券公司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去年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至283.93亿元。
证券行业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数字化转型,去年信息技术投入金额同比增长28.7%至338.2亿元,占2020年营收的7.7%。2017年至今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近1200亿元。
去年平安证券等10家证券机构信息技术的投入金额超过10亿元,华泰证券以23亿元投入居第一,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紧随其后。在信息技术投入方面也“下血本”,去年投入金额3.47亿元,占营收比例25.17%;华鑫证券去年信息技术投入金额为3.84亿元,占营收比例24.33%。
打造规模大、实力强的航母级券商目标更受关注,证券行业资产行业净资本1.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规模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比上年末增长20%至10.53万亿元,净资产比上年末增长12.5%至2.51万亿元;
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的共计23家,中信证券以9759亿元总资产居第一,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紧随其后,均超过6000亿元。三家证券机构净资本超过1000亿元,中信证券以1212亿元净资本排第一,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紧随其后。
行业马太效应明显,这也引发市场对券商机构合并或将加速的猜想,通过业务互补式协同壮大发展,或者是寻找“弯道超车”的机会。
本文地址:http://bbs.globalonesalon.com/news/408e18399408.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