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强收缩”政策祸害全球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国际观察)美联储“强收缩”政策祸害全球
新华社记者傅云威
美联储上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强收缩为今年以来连续第三次如此大幅加息。美联这表明,储政策祸在看到通胀水平明显回落之前,害全美联储大概率不会停止其“强收缩”政策。强收缩
观察人士指出,美联激进加息是储政策祸美方反复权衡算计后选择的策略,意在借美元霸权向外转嫁危机,害全本质上是强收缩损人利己、祸害全球。美联
全球苦美久矣
今年3月以来,储政策祸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均超过8%。害全对通胀失控的强收缩担忧,刺激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急刹车、美联猛转弯,储政策祸3月以来已累计加息300个基点。
出于捍卫本币汇率、防范外资抽逃和遏制输入性通胀等考虑,众多央行被迫跟随美联储大幅加息。世界银行日前指出,到2023年,全球货币政策利率平均水平或将升至近4%,比2021年高出逾2个百分点,这将打压本就低迷的世界经济。
在美联储“强收缩”压力下,从欧洲到亚洲,从拉美到中东,不少国家本币汇率下跌至多年来低点,输入性通胀压力陡增,债务违约风险上升,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一些经济体在保经济和稳汇率之间艰难抉择,日本等西方主要经济体甚至被迫干预市场稳定汇率。
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艾汉·柯塞指出,如今的情况与债务危机频发的20世纪80年代有相似之处,令人担忧。
上世纪80年代初,因前期货币宽松政策等因素,美国通胀率升至两位数,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通过持续激进加息控制通胀,代价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全球经济遭受重创,拉美等地区多国爆发债务危机并陷入长期经济动荡。此外,在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美国因素均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西班牙《起义报》日前刊文指出,包括米尔顿·弗里德曼在内的一些经济学家发现,二战后发生过一系列美联储尝试故意引发经济衰退以降低通胀的情况,并在波兰、拉美、撒哈拉以南非洲、韩国和其他地区引发债务危机。
“我非常担心,可能发生同样的债务危机连锁反应。”柯塞说。
这种担忧正不断变为现实。在美联储“强收缩”压力下,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最近债务偿付压力陡增,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
“美元微笑”收割全球
人为制造危机并转嫁危机,是美国的特权。这项特权基于美元霸权,即美元作为全球头号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的独特地位。目前,美元在全球央行国际储备中的份额仍接近六成,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将近四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前刊文指出,美国经济非常强劲时,美元往往会升值;而在美国经济疲软且世界经济面临衰退时,美元往往也会升值。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美元微笑”,因为美元在两种极端情况下都会走强。
换言之,当经济处于扩张周期时,美联储可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放任廉价的华尔街资本到处“攻城略地”,制造泡沫,通过投机交易,收割全球。
当遭遇经济困境时,美联储则收紧流动性,拉升美元汇率,促进美元回流,提振国内经济,同时让美国能靠强美元以更低成本进口商品,缓解通胀,向外转嫁危机,再度收割全球。
当前条件下,华盛顿显然不介意以“强收缩”引爆一场衰退。因为,按照以往经验,只需确保其他经济体境况更差,就能让美国经济经历短暂震荡之后,占得复苏先机。
日前,彭博社发表题为《美国正在输出通胀,美联储加息将让情况变得更糟》的文章指出,美国通过大量进口全球商品和超级坚挺的美元,对外输出通货膨胀,给全球带来麻烦。
此外,美联储“强收缩”还会通过制造财政困境、引发资本抽逃、打压经济产出等方式恶化他国经济。正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所言,“美元微笑”让世界其他国家皱眉头。
霸权成瘾实难戒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戈德伯格日前在题为《单靠美联储加息无法遏制通胀》的文章中指出,美国物价上涨可能是疫情后需求过热所致,但供给侧因素,特别是疫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和乌克兰危机升级造成的能源危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单纯“强收缩”政策有利于遏制需求扩张,却无法解决地缘政治危机、保护主义和供应链危机等复杂因素叠加导致的供给侧问题。解决本轮高通胀难题,需要组合疗法,而非一味搞“强收缩”。
分析人士认为,对美国政府而言,正确的政策选项包括且不限于:取消不必要的贸易和投资壁垒;通过外交努力给乌克兰局势降温,缓解能源和粮食危机;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国内劳动参与率;改善基础设施,缓解物流瓶颈;加强国际政策协调等。
是开辟正确而难行的新路,还是延续错误却好走的老路?华盛顿显然缺乏革故鼎新的远见和动机,也按捺不住利用霸权转嫁危机的冲动,对内放任财政赤字高企、对外滥用金融制裁,在将美元工具化、政治化、武器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代价是不断损害和透支美元信用。
这个代价正在显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21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央行国际储备中的份额降至58.81%,创下26年来新低。
“美国的货币政策最终将让美国自食其果,这只是时间问题。”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告诉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百科)
-
■ 专栏对英国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首相约翰逊显然束手无策。至于他可能的接班人,显然也是一副鸵鸟心态。据英国《镜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由于能源价格飙升,超过两成的英国成年人打算今年整个冬季不开暖气。 ...[详细]
-
美元指数DXY持续走高,短线上涨15点,现报107.36,续创20年新高。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详细]
-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苗正卿题图|视觉中国咖啡又热。进入7月,上海、北京等地的咖啡供给迅速恢复。来自的信息显示,从6月29日开始,在上海800多家星巴克已正式恢复堂食。瑞幸相关人士告诉虎嗅,截至目 ...[详细]
-
文丨张启迪金融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CFA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电子邮箱: zhangqidi1@126.com 。)年初以来,由于美国通胀水平屡创新高,美联储放弃“通胀暂时论” ...[详细]
-
观察者网讯)英国10月通胀率飙升至11.1%,创下41年以来最高记录,经济面临长期衰退的风险。在英国政府忙于寻求“补救”措施之际,英国商界领袖警告说,如果劳动力短缺、与欧盟的贸易争端等问题得不到解决, ...[详细]
-
[环球网快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刚刚消息,日本奈良警方就安倍晋三被枪击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报道称,警方不愿透露在枪击现场是否发现任何子弹,并补充说,调查正在进行中。警方还表示,嫌疑人是乘火车前往奈 ...[详细]
-
不苟言笑的“技术派”,有人这么形容初见范德忠的印象。作为森歌的创始人,进入厨电行业已有22年,但接受的采访不多,甚至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次数也可以数得过来,谈得多是产品、技术和营销相关。的确,森歌能走到今 ...[详细]
-
恰逢“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保险中介头部机构慧择旗下慧择·奇点保险研究院特别推出《中国保险细分消费人群洞察白皮书》,旨在为保险行业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对保险消费者的洞察,让更多的人买到适合自己的保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从杨永松将军亲友处获悉,开国少将、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杨永松将军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9月1日中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公开资料显示,杨永松,广东大埔人,1919年出生,1930年 ...[详细]
-
来源: TechWeb.com.cn 作者:艺艺子【TechWeb】7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四,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 · 乔布斯被正式追授总统自由勋章。据悉,美国总统乔 · 拜登在白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