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电话频骚扰 信贷中介猫腻多
证券时报记者 浩林
“我是贷款电话贷中某某银行的信贷部工作人员,我们系统显示您有一笔信用贷款,频骚授信给到您这边使用,扰信您最近有资金需求吗……”
这些话术,介猫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腻多最近一段时间,贷款电话贷中类似的频骚“贷款业务”电话越来越多,而且对方都自称是扰信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声称贷款可以用于与房子有关的介猫用途,但这当中到底又有多少猫腻?腻多
信贷中介的生意不纯粹
“我们要不是这么介绍自己,一般就会被直接挂掉电话。贷款电话贷中”小林曾是频骚一名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经理,他的扰信工作就是每天打电话给陌生客户推销各种贷款,“信贷中介进行推销其实很正常,介猫但跟以前不同的腻多是,现在我们接通电话后的自我介绍,都会说自己是某某银行的客户经理,还会随便编一个工号,这样才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
证券时报记者对几个号称是银行客户经理的来电进行调查,发现电话号码“五花八门”,既有座机号码也有网路电话,在其中一通显示的来电中,对方表示自己是深圳某支行渠道部的陈经理,可以提供一笔年化利率低至3.55%的信用贷,如果额度不够用还可以用深圳的房子作为抵押,额度可以提升至200万元,当然还有经营贷和消费贷等其他贷款,利率视客户具体资质而定。随后,这位陈经理便开始询问记者关于贷款的用途、工作收入水平以及房产的具体情况。
不过,当记者质疑这些资料仅仅在线上处理会不会存在风险,提出能否到现场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业务之时,对方却显得有些犹豫。“审核资料以及出方案一般前期会在线上处理,处理好之后回到银行柜台面签,这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当记者再三要求前往现场递交资料,这位陈经理却不断推脱,而且声称客户的电话号码是通过“大数据”获得。记者随后向建设银行官方客服以及相关支行进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位陈经理并不是银行的员工,银行的信贷经理不会主动联系陌生的客户。
“这就是现在信贷中介的另一个套路,先用大行的名头拉拢客户、建立信任,然后再视客户信用情况确定到底哪家银行。实际上,他们并不是银行工作人员,而是信贷中介。”小林表示,“纯粹的信贷中介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信贷中介的生意并不纯粹,他们有自己的名目来加收各种服务费。”一位曾接触信贷中介的受访者表示,一些信贷中介先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吸引借款人签约,中途却会以借款人的条件不符合等为由更改方案,要求增加服务费,而且这些服务费都是用于覆盖“成本”,不能叫做“中介费”。
另一位自称是银行信贷经理的高经理,却告知记者办公地址位于深圳地王大厦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记者到达现场后,这位信贷经理告诉记者可以量身定制方案,然后再去银行申请相关的贷款。而且,这位经理再三强调,公司与银行有合作,可以规避很多风险。
记着调查发现,目前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小微市场主体较以前能以更低利率获得贷款。以个人经营抵押贷款为例,目前其利率在深圳已经挺进“3”时代。其实,客户可以直接银行办理贷款,何必再通过中介?这时,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信贷中介告诉记者,如果想要取得低息的经营贷、信用贷等,但自己的资质条件不够,或者想拿到贷款后“另作他用”,例如将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他们都有办法可以帮助客户解决并制定方案。而且,中介人员一再向记者打包票,只是服务费会相对较高。对于如何运作,对方不愿意说明。“我们跟一些银行的客户经理都有私下的合作联系,所以成功贷款有保障。”这位信贷中介如是说。
或加剧市场恐慌
《证券时报》此前曾对房贷市场进行追踪报道,揭发了将房贷转换成经营贷、通过全款买房后套取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等贷款的乱象。在这当中,许多贷款人正是在信贷中介的帮助下“铤而走险”。正如消费抵押贷、信用抵押贷的出现,如今银行的各类贷款项目种类繁多,也给许多信贷中介留下操作空间,容易滋生新的金融乱象。
有熟悉此行业的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说:“传统银行以往主要服务中高端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不排除一些人会跟外面的机构合作,加上一些客户与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信贷中介就有了生存的空间。不要随随便便听这些人的承诺,猫腻可能就在看不见的地方。”记者致电多家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对于类似的陌生来电,打着银行的幌子询问是否需要贷款,请立即拨打银行官方电话进行投诉。即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银行贷款,一旦被查出问题或者被人向监管部门举报,银行会限期收回贷款,也就是抽贷。
的确,这些信贷中介之所以明知故犯,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盈利方式。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信贷中介利用银行信贷的幌子进行民间借贷,这其中的潜在风险更大。有业内律师表示,信贷公司也可能就是将自己的钱贷给借款人,那就不是金融贷款而是民间借贷。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现在‘银行’的各种推销电话非常多。不过,这个‘银行’需要谨慎鉴别,不排除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跟外包的合作机构,也可能是一些信贷中介打着各种银行的名义来进行推销,给普通市民带来很多骚扰。其实,他们的行为也是在变相推销贷款,甚至可以帮助借款人将借贷款流入楼市。我认为,如果不遏制这些违规的贷款渠道,对一些普通购房者来说也不公平。普通购房者想要申请贷款依旧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这些违法违规的资金带来乱象,也影响了大家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判断,甚至影响大家对楼市调控的预期走向,反而加剧市场的恐慌。”
(责任编辑:娱乐)
-
据中国网,11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工作举行发布会,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高风险区连续5天没有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详细]
-
袁骏:2022年是“大拐点之年”,能源、农产品价格恐难回落,中国权益资产的宏观局面相对较好作者: 高智谋袁骏认为,由于政策重心不同,中国权益资产的宏观局面相对较好,而美国和海外市场相对较差。近期,随着 ...[详细]
-
交通运输部:5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46亿元,由4月同比下降2.7%转为增长2.8%
交通运输部网站6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46亿元,由4月同比下降2.7%转为增长2.8%。其中,完成公路投资2486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水运投资132亿元,与去年 ...[详细]
-
保险报网讯【记者 冯娜娜】6月27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该行监事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提名贾祥森连任外部监事、提名鲁可贵为中行外部监事候选人的议案。公开资料显示,贾祥森自2019年5月起任中行外部监事。 ...[详细]
-
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近4亿美元:FF发布预警,对公司继续运营能力存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杜巧梅 报道北京时间11月22日,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下称“FF”)对外披露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FF净亏损1.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3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27日晚间,湖南百强企业龙头公告称,公司董事会秘书罗桂情先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2022年6月27日凌晨不幸逝世。根据相关规定,暂由公司董事长肖 ...[详细]
-
图片来源:Unsplash记者 | 彭新游戏业界讨论多时的“原生云游戏”出现吃螃蟹者。6月27日晚,腾讯游戏举行年度发布会,公开展示旗下产品和技术进展,披露多个游戏技术衍生项目、IP游戏、游戏新内容等 ...[详细]
-
中国移动耗资41亿元入局网络安全领域:设置考核指标防人才流失,与中国电信再相遇
蓝鲸TMT 印婧图片来源:东方IC继中国电信投资入股辰安科技、布局网络安全领域后,中国移动也通过投资的方式踏入同一赛道。日前,网络安全公司启明星辰在停牌五日后,公告了定增方案,拟通过定增方式引入中国移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少数派投资今年到底有多难?全球股市各大指数涨跌幅大多为负。各行业指数平均最大回撤超27%。2022年以来,上证指数几度沉浮,行业热风飘忽不 ...[详细]
-
6月22日到7月19日,是2022年法国夏季打折季,为期四周。包括美妆、时尚、家居、电子以及奢侈品等在内的各大品牌都将在此期间大幅减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