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110平米房到手仅61平米,公摊面积不能成糊涂账
原标题:深观察|110平米房到手仅61平米,澎湃平米平米公摊面积不能成糊涂账
110平方米的新闻房子,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购房时销售人员口头承诺的手仅31%公摊面积,收房时却变成了46%……法治日报的公摊一篇调查报道,再次将被诟病已久的面积公摊面积这一话题带入公众视野,“取消公摊面积制度”的成糊呼声再度高涨。
公摊面积和商品房预售制一样,涂账由香港传入内地,澎湃平米平米在1995年的新闻《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试行)中正式确定下来,在2001年的手仅《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再次明确规定。
购房者对公摊面积的公摊吐槽,主要原因在于,面积它导致商品房的成糊买卖出现了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两套计价标准,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涂账
当然,澎湃平米平米首先要看到,有没有公摊面积,对于商品房总价的影响未必会很大。因为取消公摊后,开放商一定会把成本转移到套内面积上,从而造成套内面积的单价提升,最后总价可能还是那么多。
但是,哪怕购房总成本不变,也并不意味着公摊面积合理。因为按实际所得的套内面积来计算房价,对于购房者来说更清晰明了。公摊面积的存在,实际造成了一种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消费环境,对购房者不利。
公摊面积主要包括楼道、电梯、大堂等公共空间。现实中,其占比没有统一的强制标准,如何计算也存在模糊地带,市面上通用的标准又是总建筑面积,这就导致开发商很容易在购房者看不见摸不着的公摊面积上做文章。
比如报道中提到的一个例子,一位青岛的购房者买了一套110.25平方米的房子,开发商公布的公摊面积占比31%,收房时套内面积只有61平方米左右。后来才知道,是外墙的一半被计入了套内面积。
这就是计量口径混乱的结果。开发商用建筑面积宣传,混淆概念误导购房者,给购房者造成一种捡便宜的错觉,实际上套内面积远低于购房者预期。而且,购房时仅看样板房是普遍操作,购房者根本看不出不同计量口径下的真实面积情况。
再加上现在的房子普遍越建越高,公摊面积越来越大,得房率越来越低,购房者不知道最终到手的实际套内面积会有多少,还得为公摊部分承担后续的物业费、取暖费等,这自然难言合理。公摊面积产生的收益如何处置,也时常引起业主和物业的纠纷。
商品房的买卖,毕竟不像买件衣服这么简单,可以先看先试,不满意退款。在预售制加持之下,购房者没有多少“后悔权”。
所以,包括一些两会代表委员、业内人士在内,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取消公摊,并非没有道理。如果按照实际的套内面积计算,更清晰直白,也可大大挤压开发商做文章的余地。实际上,重庆在多年前就开启了取消公摊的试点。
当然,和预售制度一样,公摊面积制度的存在由来已久,哪怕民众“苦其久矣”,要想一步到位地取消,可能也不现实,毕竟现在的房产证等都是以总建筑面积为标准。
但这不等于公摊面积制度无需调整,公摊面积的大小可以任由开发商说了算。
或许,在一些开发商看来,取消公摊、全面改为按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后,公摊面积对应的公共区域的管理更困难,物业费、取暖费等也可能会上涨。最终,购房者并不能得到啥好处。
但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从本质上说,公摊面积是一个信息是否透明、标准是否统一的问题,如果事先能够说得明明白白的,总比让购房者抱着“买彩票”的心态买房,和事后引发各种矛盾纠纷来得好。
对于正常、合理的公共区域支出,人们愿意埋单。谁都知道,公摊面积不是越高越好,太高了拉低得房率,购房者自然心里不平衡;同样,公摊面积也不是越低越好,低公摊意味着公共区域,如过道、大堂等空间会相当紧促,影响居住体验。
所以,就算现在不能立即取消公摊面积,开发商也应将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部位等信息进行清清楚楚地公示告知,充分保障购房者的知情权。对于开发商混淆概念、虚假宣传,隐瞒套内面积等情况,应加大依法惩罚的力度。
很多人反对公摊面积,并不是希望取消公共区域,而是想真正实现明白消费,买了一平米,就得到一平米。在这种前提下,公摊面积制度短期内应不断完善。长期来看,逐步改革过渡到按照套内使用面积计算,也应该提上议程。
(责任编辑:综合)
-
韩联社11月22日消息,韩国银行央行)22日发布的一项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韩国家庭负债总额为1870.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8989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自2013年第二 ...[详细]
-
西瓜视频诉腾讯侵权《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索赔800万元
4月21日,上游新闻记者获悉,因大量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发布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盗版全片,西瓜视频以侵犯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腾讯,索赔800万元。该案已由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 ...[详细]
-
快讯: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43关口 为去年10月以来首次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恒大地产:珠三角公司63个在建项目已全面复工复产 复工率达100%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袁芳要离职了。”过去一年里,类似传闻时不时就会蹿出来。如今,传闻终于有迹可循。11月19日,工银瑞信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袁芳一次性卸任在管的5只基金。虽然离任原因标注的是“工作调整”,但业内的推测 ...[详细]
-
据报道,当天21时50分左右,49岁的嫌疑人丹尼尔•弗朗西斯•泽洛用汽油浇在警车上,点燃了停放在便利店外的4辆警车。几名在店内休息喝咖啡的警察得知情况立刻出来救火,最终将火熄灭。随后不久丹尼尔•弗朗西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一位远在浙江温州的“团长”,在接到任务后,仅仅3天时间,就组织到46.5万份“爱心套餐”,目前这些“爱心套餐”已经由上海所在区的工作人员发放到居民手中。 ...[详细]
-
本报记者 冷翠华随着8月30日晚间发布半年报,A股五大险企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披露完毕。整体来看,5家险企共实现归母净利润注:文中净利润皆为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0.27亿元,同比下降逾15%。 ...[详细]
-
4月19日根据新一轮核酸筛查结果,崇明区对“三区”划分名单进行动态调整,目前崇明区共有封控区14处、管控区16处,其余均为防范区,有90%的村居和市民位于防范区内。崇明区从严从紧做好“三区”的分级管理 ...[详细]